而能看懂的人则是心头大震,连连叫好!这个决策恰到好处,那个决策就该如此!原来这里还能这么做!
细化的暂且不论,于谦此时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多方运筹解决了两大难题。
一个是军队,一个是粮食。
在主力部队全都埋在了土木堡的当下,于谦软硬兼施,多方周转,最终竟然在这般困难的情况下重新拉起了十万大军!
虽然这些军队大多都是预备役和后勤人员,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另一方面,于谦显然不是王振那种会眼睁睁看着军队饿死的蠢材,但主力部队出发时已然带走了北京的大部分储备粮,粮食从哪里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于谦的睿智和聪明了,他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受召进京的军队从通州入京,士卒各取粮,运送至京城。”
通州是当时离京城最近也最大的粮仓,粮食虽多,但人手不足也很难短时间内运入京城,人数众多的军队恰在此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这样两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把北京城的一盘死局硬生生的盘活了,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利用了劣势转化为了相对条件下的绝对优势!
多么聪明的于谦,多么勇敢的于谦啊!
国之将倾,力挽狂澜,此乃国士无双!
天幕之前。
洪武王朝和永乐王朝从君王到臣子无不热泪盈眶,激动万分的不断抹眼泪。
“好啊!好啊!好啊!”
朱棣颤抖着双手,连着说了三声好,如此也难以平复心头的激荡。
“于先生挽大厦于将倾,对我大明王朝有救国之恩,堪为国公之位啊!!”
朱棣鲜少对人用如此之高的评价,但是此时臣子们却无一反驳,因为于谦值得!
洪武王朝。
李善长激动的胡须都在哆嗦。
“于先生这几番举动,实乃妙中之妙,若将吾放在那般境地之中,绝不可能再想出比这更加绝妙的办法了!吾自愧不如也!”
朱元璋舒畅的大笑了起来,欣赏无比的看着天幕中的于谦。
“能让朕的李丞相都说出自愧不如的话,于先生实乃大才中的大才!不过朕认为于先生再高的评价也值得!我大明后世子孙都应该牢牢记得当时当日于先生的救国之恩!!”
宣德王朝。
比起洪武和永乐二朝,宣德王朝显得更为激动万分。
因为他们真的拥有一个于谦啊!
宣德皇帝朱瞻基更是高兴的挥舞着手臂,一点也顾不上皇帝的威严形象了。
“于先生大才啊!竟然能在如此困境之中妙手回春打破僵局,这是国家的支柱啊!千百年来也难以出一位于先生这样的臣子,没想到竟然是出在我宣德年间的!朕高兴啊,朕实在是太高兴了!”
杨士奇和杨荣邝埜等人也感叹不已的看着天幕,心中欣慰不已。
于谦是他们一力举荐提拔上来的,素日里他们虽说一直对于谦赞不绝口,笃定他的未来必然位极人臣。
但无论如何他们也很难想象于谦能在遇到这样艰难的困境时居然还能临危不乱力挽狂澜!他成长的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优秀!
朱瞻基正发愁杨士奇等人年纪也大了,日后朝中恐没有能接班之人,没想到老天爷这就送来了这样一位治世能臣!朱瞻基如何能不双眼放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