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一人一剑,诛尽三十万骑兵全局

大明:我一人一剑,诛尽三十万骑兵全局

我爱猫猫妹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毕竟是百炼精兵,战斗力都十分强悍,身上的气势都十分骇人。只是他们演练的兵法有些不伦不类,却难以掩饰他们的闪光之处。“先这样吧。”朱雄英搬来了一张高凳子,晒着太阳还挺舒服,懒洋洋的让人想要睡觉。“不行啊,我也不能浪费时间。”“那个谁,去给我找个读书人来!”一名锦衣卫匆匆来到了朱雄英的面前。“殿下,需要哪种读书人?”朱雄英想了想,说道:“怎么也得是个饱学之士,让他来给我读书听。”锦衣卫有些疑惑,让读书人来给你读书?皇孙殿下竟然有这种癖好吗?不过他并未过多询问,而是直接离开了军营,没多久之后,就找来了一个读书人。“见过皇孙殿下。”读书人礼仪相当周到,身上一股子书卷气,不愧是饱学之士。一听说是要给皇孙读书,他屁颠屁颠的就过来了。朱雄英对这个...

主角:朱雄英朱元璋   更新:2024-12-12 15: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我一人一剑,诛尽三十万骑兵全局》,由网络作家“我爱猫猫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毕竟是百炼精兵,战斗力都十分强悍,身上的气势都十分骇人。只是他们演练的兵法有些不伦不类,却难以掩饰他们的闪光之处。“先这样吧。”朱雄英搬来了一张高凳子,晒着太阳还挺舒服,懒洋洋的让人想要睡觉。“不行啊,我也不能浪费时间。”“那个谁,去给我找个读书人来!”一名锦衣卫匆匆来到了朱雄英的面前。“殿下,需要哪种读书人?”朱雄英想了想,说道:“怎么也得是个饱学之士,让他来给我读书听。”锦衣卫有些疑惑,让读书人来给你读书?皇孙殿下竟然有这种癖好吗?不过他并未过多询问,而是直接离开了军营,没多久之后,就找来了一个读书人。“见过皇孙殿下。”读书人礼仪相当周到,身上一股子书卷气,不愧是饱学之士。一听说是要给皇孙读书,他屁颠屁颠的就过来了。朱雄英对这个...

《大明:我一人一剑,诛尽三十万骑兵全局》精彩片段


毕竟是百炼精兵,战斗力都十分强悍,身上的气势都十分骇人。

只是他们演练的兵法有些不伦不类,却难以掩饰他们的闪光之处。

“先这样吧。”

朱雄英搬来了一张高凳子,晒着太阳还挺舒服,懒洋洋的让人想要睡觉。

“不行啊,我也不能浪费时间。”

“那个谁,去给我找个读书人来!”

一名锦衣卫匆匆来到了朱雄英的面前。

“殿下,需要哪种读书人?”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怎么也得是个饱学之士,让他来给我读书听。”

锦衣卫有些疑惑,让读书人来给你读书?

皇孙殿下竟然有这种癖好吗?

不过他并未过多询问,而是直接离开了军营,没多久之后,就找来了一个读书人。

“见过皇孙殿下。”

读书人礼仪相当周到,身上一股子书卷气,不愧是饱学之士。

一听说是要给皇孙读书,他屁颠屁颠的就过来了。

朱雄英对这个读书人相当满意,便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了椅背上。

“你过来读书给我听,随便找一本就行了。”

这样应该也算是学习了吧?

读书人有些傻眼了,原以为是来教导皇长孙的,没想到竟然真的只是读书。

可他不敢怠慢,直接从自己的包袱中找出了一本《大学》,站在朱雄英的身边慢慢读了起来。

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朱雄英有些犯困,一开始他还能跟着读书人的节奏来学习,可后来声音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远。

没多久之后,读书人赫然发现皇长孙竟然睡着了,还伴随着轻微的鼾声。

他不敢停下,说不定这就是皇长孙的爱好呢,喜欢听着读书声来睡觉,所以只能继续读下去。

……

“大侄子,你四叔来了!”

朱棣得到了朱雄英军营的地址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了。

一路上他都在胡乱猜测。

毕竟自己的大侄子可是太令人震惊了,竟然瞒着朱元璋和朱标,搞出了五百锦衣卫,还有五百套甲胄。

就算是他也做不到啊。

等来到军营之后,他就傻眼了。

此刻的朱雄英,竟然坐在一把高凳上,舒舒服服的睡着觉,而旁边还有一个读书人,正在读书。

“这是在用读书声来助眠?还是小侄子会玩啊!”

朱棣仿佛找到了新大陆一般。

“难道听着读书声睡觉会更香?回去我也要试试!”

走进军营中之后,朱棣才发下军营左右都有军队正在练兵。

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些人演练的兵法实在是太浅薄了,但这些士兵却都相当优秀。

一瞬间,他的心中一片火热。

此刻朱雄英缓缓醒来,却依旧闭着眼睛假寐。

背嵬军和神机营确实不错,可现实的问题却不容易解决。

这一千五百人人吃马嚼的,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而且这些人都要吃军粮、吃兵饷,想要训练成精锐,还必须要吃肉才行。

这是一大笔银子。

甚至刚才朱雄英睡着的这一会,做梦都是在担忧这件事。

“唉,以后可要怎么活啊!”

朱雄英有些发愁了。

虽然他之前存了不少的小金库,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一大笔银子。

但一千五百人的军营,每天的消耗都十分惊人,他的小金库马上就要见底了。

“皇爷爷和父皇确实极抠,简直一毛不拔!”

不过这件事也怪不到人家的头上,是他口口声声要造反,若是真的给了他钱,岂不是主动培养造反势力?


刘伯温稍稍讲完一篇后,便把师长的位置让了出来。

李善长见状,心中暗暗称奇之下,遂赶紧踱步上前。

他身材略显富态,步伐却沉稳有力,脸上带着和蔼而世故的笑容。

李善长精于的事物与刘伯温不同,他开始讲述朝廷政务的处理、官员的调度与民生治理之要:

“殿下,朝廷之事,犹如棋局,官员便是棋子,这调度之妙......”

朱雄英侧耳倾听,表情凝重,时而微微歪头,似在努力理解其中深意,时而嘴唇微动,仿佛在心中默默复述要点。

他专注地看着李善长,眼神里迸发着自己的思绪。

在朱雄英看来,李善长说的这些,完全就是人情世故的古代版本。

只是其中的各种词汇换了一遍,让他听起来很是又新鲜感。

李善长话音刚落,朱雄英便侃侃而谈:

“李先生,学生觉得官员调度,当以贤能为要。然亦需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地域、党派之纷争。”

“如兴修水利一事,需协同户部、工部,且要考虑地方乡绅与百姓之诉求,方能成事。”

这就不得不说即将要开始的农民起义了,在朱雄英想来就是大明朝廷对地方官员的懈怠。

以至于四川地区贪污腐败盛行,名不聊生之下才发生了起义之事。

李善长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愕的看着朱雄英。

愣了几个呼吸后,才赞叹道:

“殿下竟能如此透彻理解政务要理......真实乃奇才也!”

来这学堂之前,李善长只觉得人之早慧实无半点用处。

像那八岁为相的甘罗,二十岁便写出千古第一骈文的王勃,不都是夭折了吗。

人唯有经过岁月的洗刷,才能在和光同尘之下绽放光芒。

可看到如同天纵奇才一般的朱雄英后,李善长也不得不承认上天的偏爱是多么的让人嫉妒。

才六岁的朱雄英对政务便有如此高的理解,李善长都无法去想眼前的朱雄英在成年之后会迸发出怎样的光芒来。

此时,徐达虎躯一震。

见在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考较之下,朱雄英皆是对答如流,他再也忍不住了。

徐达上前一步,朗声道:

“殿下,且看末将的兵法要诀。”

朝堂纲要,地方政务,徐达远不如其他三人。

但论起兵道之事,徐达自问当得大明第一!

说罢,他大步流星地走到庭院中央,身姿魁梧矫健,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

朱雄英赶紧起身跟上,他知道徐达要讲的是兵道之事,这小小的案桌远远容纳不了那千军万马之间的厮杀。

只见徐达以树枝为剑,在地上比划起排兵布阵之法,讲解行军作战的策略与士兵的训练管理:

“殿下,用兵之道,贵在神速,且阵法需依地形、敌军之势而变......”

朱雄英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看着,此刻他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徐达的所有动作,随着徐达的讲解,时而蹲下查看地上的阵法图,时而起身模仿徐达的动作比划。

徐达演示完毕,朱雄英眼眸微闭一瞬。

脑海中气流涌动,仿佛万千甲士于脑海中互相倾轧,尸骨遍地之中寻得可能的胜机。

睁开眼的朱雄英,眼眸之中闪过一道明悟。

嘴角带着一缕自信,缓步上前。

“徐将军,若于山地作战,此鱼鳞阵可改为锥形阵,以利先锋突击,后军跟进包抄。”

朱雄英依照方才的领悟,熟练地摆弄着阵形布局,且对不同地形下的战术变化提出了极为精妙的调整方案。

徐达见状,如遭雷击,他此刻算是明白了刘伯温和李善长的情绪了。

心中震撼许久,最终迸出一句:

“殿下真乃天生将才!”

这句话,徐达没有带着任何私人感情,纯粹是有感而发。

他在朱雄英身上,仿佛看到历史中那些留下浓墨厚彩的名将身影。

徐达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与惊喜。

胡惟庸本还心存疑虑,毕竟朱雄英再是有天赋,但也只是六岁的幼童。

就算要认真教,也是个水磨豆腐的长期工程。

可此刻一看,朱雄英的聪慧程度,几乎超出了胡惟庸过往建立的认知!

被朱雄英的表现所震撼之下,胡惟庸迈着缓慢的步伐上前。

他作为如今门生遍布朝纲的权相,自负腹中沟壑比其他几人还要深上一筹。

此刻,胡惟庸清瘦面容上,隐隐挂着一丝狡黠。

他开始讲述一些官场微妙关系与人心洞察之术:

“殿下,官场之中,人心叵测,言语之间皆有深意......”

朱雄英静心聆听,双手交叠于胸前,表情严肃。

胡惟庸讲的东西与其他三人又是不同,远没有朝纲政要那般的大轮廓,也没有金戈铁马的抉择。

更像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具体微操。

世间最复杂之事,不过是人心。

最阴狠的武器,也不过是人欲。

人之一字,虽是两撇,但饱含万千变化。

比天时更为莫测,比地利更为难查。

待胡惟庸讲完,朱雄英思索许久之后,才开口说道:

“胡先生,学生以为,于官场之中,恩威并施为上,以恩结人心,以威镇奸佞。”

“如遇弹劾之事,当审时度势,或压或放,皆为政治手段。”

这是朱雄英在胡惟庸方才讲述之中领悟出来的道理。

他的话刚说完,胡惟庸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心中暗自思忖:这皇孙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深刻的官场领悟......

胡惟庸先前所述之内容,无外乎把握人心之道。

这对一个六岁,未经世事的孩童来说,是根本无法把握到关键的。

毕竟,六岁的孩童就算再聪慧,也终究认识不到人心的复杂。

可朱雄英的表述......

硬生生的让胡惟庸这个权相都生出了一股被折服的感觉。

胡惟庸忙拱手道:

“殿下英明,老臣佩服!”

至此,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四人,皆是试课了一次。

至于结果嘛,只看这四人面面相觑样子,就足可以看出他们对朱雄英有多么的满意了。

四人互相对视一瞬,彼此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

刘伯温长叹一声道:

“殿下这般领悟力,实乃天纵奇才,老夫一生阅人无数,从未见过如此聪慧之人,大明之福,天下之幸啊!”

李善长亦连连点头:

“殿下聪慧绝伦,日后必能成就一番震古烁今的大业。”

徐达则爽朗大笑:

“有殿下这般贤能储君,我大明必将威服四海!”

胡惟庸虽未多言,但那眼中的深思之色已说明了一切。

朱雄英微微拱手:“多谢诸位师长夸赞,学生定当不负所望。”

所有人里,朱雄英自然是最开心的那个。

只觉以自己现在的状态,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这四人的生平所学尽数吸纳!

......

接下来的时间里,朱雄英进入高强度的学习之中。

而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四人,则认真的充当着师长的角色,轮番上阵给朱雄英讲述着自己的生平所学。

在见识到朱雄英的聪慧程度后,他们四人一点也不含糊。

完全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也没再把朱雄英当成是六岁的孩童,各种超出年岁的知识,一条条的灌了过来。

而朱雄英就像是一块慢慢吸水的海绵一样,孜孜不倦的充实了起来。

这种日子虽然很累,但朱雄英很快乐!

因为他觉得要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尽情的氪命了!

就在朱雄英高强度学习的第三天,朱标神色匆匆步入宫中,径直来到朱元璋所在的大殿。

此刻的洪武大帝正埋首于一堆政务奏疏之中,眉头紧皱,似被诸多国事困扰。

朱标见状,忙上前请安,随后直入主题,谈及四川眉县之事:

“父皇,儿臣刚得知,四川眉县百姓彭普贵因赋役过重,已然聚众起义......”

“其势凶猛,现已攻掠多处州县,眉县知县颜师胜也惨遭杀害。且已占据十四个州县,儿臣深感忧虑,此事应当快快商议应对之策啊!”

如今大明初立才十二年,就爆发农民起义这种事情。

与整个王朝来说,不可谓不是一场轰天的地震!

朱元璋闻言,顿时龙颜大怒。

“啪~~~”

他猛地一拍御案,桌上的茶盏都随之震颤:

“朕当年便是因赋税徭役过重,才兴兵反元!”

“如今定国才区区十二载!又发生同样的事情!这岂不是再说朕的大明,还不如暴元吗?”

朱元璋面上气血升腾,双目之中尽是凝如实质的锐光。

胡须轻颤,显然是已经到了暴怒之态。

“给朕召文武,让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几人到朕的面前来!”

“朕要好好商讨平乱之法,严惩贪官污吏!”

朱元璋袖袍之内的双手紧攥成拳头,手臂上根根青筋如同树根一般蜿蜒而起。

一听到朱元璋这话,朱标瞬间表情微微一顿。

似乎想要说的话,通通都卡在了嗓子眼。

过了几个呼吸后,朱标才言语微轻道:

“父皇,他们四人......如今在太子东宫之中......”

“在教导雄英学习之事......”

朱元璋要召集朝中文武支柱商讨平叛之事,可偏偏朝中的那四颗支柱如今都在教导自己的长子。

这让朱标的神情,顿时有些微微一紧。

朱标的话,瞬间就让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们四人都在教导雄英???”

朱元璋重复的问了一句。

那陡然升高的语调,足可见他对此事有多么的惊愕。

自己的长孙才六岁啊,启蒙教学之事不是随便拉出一个文官就能胜任了吗?

如今朝堂的支柱竟然都在太子东宫负责自己长孙的教习之事,这完全超出了洪武大帝的预料。

朱标也知道这事说出来有些不可思议,又急忙补充道:

“父皇,却是如此。”

“雄英今日来变化颇大, 四位师长都言雄英实乃天纵奇才。”

说这句话的时候,朱标心里满是骄傲。

对于自己长子的表现,朱标已经不记得在梦里开怀大笑多少次了。

如果是他自己觉得朱雄英聪慧过人也就罢了,可胡惟庸、李善长、徐达、刘伯温这些大才皆是如此赞誉,甚至赞誉之词比自己想的还要夸张不少。

这种情况,实在让朱标再激动不过了。

朱标这番话说完,朱元璋先是一愣,似乎是在怀疑自己这个生性严谨的长子终于学会开玩笑了。

旋即,嗤笑一声:

“雄英?他才六岁啊!前几日朕见他,还只知顽皮嬉闹,哪是什么奇才?”

“朕也知你望子成龙的想法,朕也同样有这种期许,但你莫要在此夸大其词啊!”

朱元璋脸上写满了不信,用一种探究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长子。

似乎再好奇,自己这个长子是怎么被孙儿骗过去的。

朱标则一脸笃定的道:

“父皇,儿臣绝无虚言。”

“雄英近日在诸多学识上的领悟与见解,绝非寻常孩童可比。儿臣愿与父皇打赌,您若前去一看,便知儿臣所言非虚。”

朱标都快拍着胸口保证了。

他那副认真的样子,顿时就让朱元璋心中疑窦丛生。

他深知朱标一向沉稳持重,不会无端说此大话,但又实在难以相信那乳臭未干的皇长孙能有何惊人之处。

沉思片刻后,他终是站起身来,开口道:

“朕便随你去东宫一探究竟,若他并非如你所言,朕定不轻饶你这夸大之罪。”

于是,朱元璋在朱标的引领下,向着东宫走去。

一路上,朱元璋面色冷峻,心中暗自思索着各种可能。

而朱标则心怀期待,他深知朱雄英的非凡,只盼父皇能亲眼见证,为大明觅得一位贤能的后继者。

待行至东宫门前,朱标深吸一口气,抬手推开了宫门。

朱元璋则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眼神中带着审视与好奇,他倒要看看,这皇长孙究竟能给他带来怎样的惊喜或失望......


朱雄英还在那里吐槽,而朱棣此时看着军营中的兵马,都已经看呆了。

这三支军队单独拉出来,任何一队都是精锐之师。

“小侄子这是哪里弄来的精兵?”

朱棣满心震惊。

他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求人,却连一个兵都找不到。

而自家小侄子现在就已经手握一千五百精兵了,人比人简直要气死人。

“这些兵马若是给我,我必马踏北元!”

“咦?四叔,你怎么来了?”

朱雄英正在为了如何养活三支军队而犯愁呢,突然就看到了营门口的朱棣。

对于这个以后的永乐大帝,他还是很尊重的。

“小侄子,四叔过来看看你。”

朱棣依依不舍的将目光从那些士兵身上移开,快步来到了小侄子的面前。

“小侄子,这些士兵你是怎么弄来的?教教四叔!”

此时的他心中对朱标怨念很深,因为朱标告诉他自己的小侄子只有五百人。

可明明是朱标说的三倍!

朱雄英自然不能说出系统的事情,于是只好敷衍。

“就这样弄来了啊,四叔难道不会吗?”

他眨着单纯的大眼睛,让朱棣欲哭无泪。

别说一千五百人,他连一百人都凑不齐。

和自家小侄子一比,他混的不要太惨。

“小侄子,你四叔对你怎么样?你小时候,四叔还经常带你出去玩呢,难道你都忘记了吗?”

朱雄英猜到了朱棣的打算,连忙开口说道:“四叔,借兵的话就别说了,我怕影响我们叔侄之间的感情。”

“这里的每个士兵都是我培养出来的,损失一个我都心疼。”

朱棣嘿嘿一笑:“放心,你四叔不借兵。”

朱雄英刚松了口气,就一口气差点噎死。

“反正你也用不着这些兵马,不如都送给四叔吧!”

“四叔带着他们征战漠北,你想想难道就不激动吗?!”

朱棣说这话的时候,丝毫都不觉得羞耻。

“四叔,你才是长辈,按说应该是你送我东西才对,怎么反过来了?”

朱雄英咆哮道,可是却被朱棣直接抱了起来,挣扎不开。

没办法,谁让现在的他只是小孩子呢。

“我不管,反正我都要!”

朱棣哈哈大笑。

“改明抢了是吗?”

朱雄英不停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可是却对朱棣毫无威胁。

就在吵闹之时,一道清脆的提示音出现在朱雄英的脑海中。

叮咚!任务触发

1、将兵马交给朱棣,小地图可远程操控,获得一千天奖励

2、拒绝将兵马交给朱棣,获得五百天奖励

3、将兵马交给朱棣,并提供粮草、军械,助其征讨漠北,获得五千天奖励

三个选项,让朱雄英愣了片刻。

现在看起来,拒绝朱棣的要求,才是最不划算的,似乎就连系统都偏向于将兵马交给朱棣。

可……凭什么?!

朱雄英咬了咬牙,虽然他现在的身体只有六岁,可他的志向却不止六岁。

这三支兵马,都是他辛辛苦苦才能得到的奖励,就这么交出去,实在是心有不甘。

此时的他查看了一下选择任务的第一条,用小地图操控军队,感觉就像是前世的战略游戏一样。

而且只要他学会了兵法,就能将三支军队如臂挥使,肯定能够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远程操控,更是可以根据地图全开这个奖励来提前应对某些危险。

可惜,即便是奖励再好,朱雄英依旧还是舍不得。

将这些兵马交给朱棣的话,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拥有这么多士卒。


在朱标、胡惟庸、刘伯温、徐达、李善长几人的视角,刚刚还是认真苦读模样的朱雄英。

仿佛进入到了一种悟道的状态中!

在这寂静的学室里,阴影与光线交织错落,好似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阴阳太极图。

而正中央,静坐的朱雄英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神珠,散发着幽秘而玄妙的气息。

他那稚嫩的脸庞,此刻似被神来之笔勾勒出超凡的轮廓,仿若巍峨又年幼的天帝雕像。

每一道线条都陈述着与生俱来的尊贵与威严。

肌肤之下,隐隐有微光闪烁,恰似黎明破晓前,云海深处涌动的金色曙光,正欲喷薄而出。

那光芒仿佛有生命一般,在他的体表缓缓游走,似在编织着一件独属于天子的神圣甲胄。

其眼睫轻轻颤动,犹如远古神凤的尾羽,每一次的扇动都带起一丝神秘的气流。

当朱雄英的思绪稍有波动,周围的空气便如同被惊扰的臣民,迅速地聚拢又散开,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仿佛在诚惶诚恐地等待着未知的旨意。

他的身躯挺直,仿若撑起天地的不周山,虽幼小却坚不可摧。

那微微起伏的胸膛,恰似澎湃的沧海,蕴藏着无尽的力量与气魄。

这般景象,只让刚刚进来的五人,都是呆愣在了原地。

“这......这真的是皇太孙殿下???”

胡惟庸无意识的喃呢了一句。

之前他听太子朱标说,朱雄英一概顽劣的孩童气象,开始认真读起书来。

他还道朱雄英最多只是一个收束了顽劣情绪的稚子,可此番一看之下,胡惟庸哪怕没那么擅长相面之术,心里也是闪起了道道惊雷,震撼得连丞相的威仪都无法维持住。

“这是我儿子!雄英他......果然如其名一般,开悟之后既有冲天之象啊!”

太子朱标狂喜道。

虽然他自己的皇储之位稳固若山,但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长子不争气。

以往的朱雄英虽然也能算是循规蹈矩,但不免还是像普通六岁孩童一样,整天都离不开玩闹。

而朱雄英肯认真读书,就已经让太子朱标惊喜莫名。

此刻一看,自己这长子竟有冲天之真龙气象,这让朱标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去陈述内心的激动了。

只是在心里重复道,这是他的长子!是大明王朝未来的继承者!

而在几人之中,最擅长相面之术兼顾略懂天象的刘伯温。

心里的震撼情绪要比其他几人来得还要更大!

只看到朱雄英身影的一瞬间,刘伯温的身躯就猛地一僵,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

他的双眼瞬间瞪大,瞳孔急剧收缩,死死地盯着案桌前那道幼小又伟岸的身影,眼神里满是惊愕与震撼。

原本沉稳的面容此刻像是被狂风席卷过的湖面,波澜起伏,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却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只是喉咙里发出几声干涩的吞咽声。

下一瞬,刘伯温的双手又微微颤抖着,像是失去了控制一般,原本紧握的羽扇也差点脱手而出。

那双脚直接像是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

呼吸也变得急促而紊乱,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要将心中那汹涌澎湃的震撼之情全部通过这急促的呼吸宣泄出来。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滚落,却浑然不觉,整个人沉浸在这巨大的冲击之中,脑海里一片空白。

许久之后,才艰难地从牙缝中挤出一句:

“此......此乃天威,怎......怎会如此?”

在刘伯温的视角中,朱雄英身上赫然要一股天子之气冲天而起!

那气运之浓郁,竟不下于如今的洪武大帝!

可之前呢?

他前几日见朱雄英的时候,这位年幼的皇太孙,分明还是一副早夭之象啊!

短短数日内,竟变化至此!

这其中的风云际会,哪怕刘伯温学究天人,也是理不清头绪的。

只是双眼满是凝重之色的打量着朱雄英,似乎看到了大明王朝未来的所有轨迹都将随着对方而改变。

“天威?!伯温,慎言啊......”

一旁的徐达提醒道。

他和常遇春是拜把子的兄弟,而朱雄英又是常遇春的外孙。

有着这层关系在,徐达在几人中除了朱标之外,算是和朱雄英最亲近的那个。

“我看雄英就没取错名字!只是这雏鸟成长的速度,远超我等的想象啊!”

“光看这外露的气势,我就仿佛在观摩雄鹰于九天展翅的伟岸画卷。”

“只是......哎,可惜啊......”

说到最后,徐达一阵摇头感叹。

李善长转过头,看着徐达道:

“你可惜啥?可惜没早点带着皇太孙舞枪弄剑?”

如今在李善长看来,朱雄英就仿佛一位已经觉醒的年幼帝皇。

该学习的,也应当是那屠龙之术,是管理天下,权衡各方的利弊。

于阵前厮杀这种兵道之术,实不该过多去涉猎。

毕竟如今洪武大帝还在盛年之时,之后还有太子朱标在。

真等皇位过度到朱雄英手上时,天下早已没了兵锋之争,到了那时最重要的便是治国之术。

徐达眉头一挑,右手握成拳头敲在左手掌心,痛惜道:

“可惜皇太孙的年纪实在太小啊,要不然我现在就让他做我的女婿!”

徐达这话一出,朱标、胡惟庸、李善长,连带着深思之中刘伯温,全都齐刷刷的看着他。

朱标的眉头微颤,仔细琢磨着徐达的话。

徐达是开国元勋,位列国公之位,论起在军队的底蕴,比他岳父常遇春还更甚。

要是自己长子朱雄英成了对方的女婿,未来皇储之位肯定还会更为稳固。

只是......

朱标看着朱雄英那幼小的躯体,又是一阵轻微的摇头。

只是雄英如今的年岁,离娶亲的年龄也实在太远太远了......

而胡惟庸和李善长听到徐达这话后,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徐达方才的感叹,好似给他们的思绪打开了一道大门!

皇太孙如此优秀,光是师生的羁绊又哪里够的?

况且就算是这师生的名分,在场间还有四人要一同去分润,以后说不定还有更多的人。

做皇太孙的老师......远没有做他岳父来得重要啊......

就在胡惟庸几人各有心思的时候。

朱雄英脑海中的系统提示再次响起。

叮咚~~~天子封神术前三重已经灌顶完毕。

宿主寿元增加300天。

一看到这提示,朱雄英嘴角就勾出一抹激动的惊喜来。

练功竟然也能增加寿元!

这岂不是左脚踏着右脚螺旋升天了!!!

如今寿元马上就要突破两年的大关,总算要和历史的记载打平了。

朱雄英心中的万般激动,根本无法用言语去诉说。

尤其是现在身负天子封神术的前三重力量,朱雄英只觉得丹田处有一股温暖的清泉,顺着他体内的经脉在洗涤四肢百骸。

整个人神清气爽,仿佛炎炎夏日中狠饮了一口冬天之雪。

“雄英,你且停息一下。”

这时,朱标的声音传了过来,“你心心念念要求教的那几位名师,为父已经帮你请来了。”

朱雄英转头看去,只见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四人皆是面带笑意的跟在朱标身后。

四人脸上都释放着善意,其中徐达的笑容最为和煦,甚至对他挑了几次眉毛。

而刘伯温的神情里,似乎还夹杂着些许的疑惑,打量自己的目光也完全不像是在看一个晚辈。

就好像,在推测一副刘伯温自己完全看不懂的棋局。

朱雄英赶紧站起身,缓缓向前,挺拔的身姿削去了一些他脸上残留的稚气。

双眸明亮而深邃,犹如幽潭中闪烁的寒星,透着与生俱来的尊贵与聪慧。

当他站定在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四人面前时,深吸一口气,衣袂随之轻轻飘动。

随即,他双膝缓缓跪地,双手交叠于胸前,恭恭敬敬地俯身一拜。

口中清脆而坚定的喊道:

“学生拜见诸位师长。”

心里暗自思忖,必须把礼节给做足了,好把这几个惊世大才的本领通通学光!

经过系统之前的奖励,朱雄英清楚这系统远不是机械性发布任务那么简单,似乎更加鼓励让人自主去思考。

可要是脑子里空空如也的话,他想思考只怕也没什么成效。

所以,今后能否放肆的去氪命,全靠眼前几位师长够不够给力了!

胡惟庸脸上闪过一丝讶异,旋即换上一副谦逊的笑容,连忙侧身避让。

双手虚抬,说道:

“殿下折煞老臣了,老臣惶恐。”

他的眼神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皇孙此举的意外,又有对未来局势变化的隐隐思索。

刘伯温则目光深邃,眼中的惊讶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便被凝重所取代。

他微微点头,弯腰回礼,动作沉稳而缓慢,仿佛在思考着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

口中轻声道:

“殿下此举,定将开启一段不凡之路,老臣愿倾囊相授。”

而李善长先是一愣,脸上的皱纹因惊愕而微微扭曲,不过他久经官场,瞬间便恢复了常态。

脸上堆满了和煦的笑容,急忙上前几步,双手虚托朱雄英的手臂,说道:

“殿下,老臣何德何能,受此大礼。老臣定当肝脑涂地,辅佐殿下学业精进。”

言辞恳切,心中却在暗自盘算着这一事件会给他在朝堂中的地位带来怎样的影响。

徐达身形魁梧,站在那里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

他抱拳行礼,动作刚劲有力,朗声道:

“末将徐达,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传授殿下武艺兵法,助殿下成为顶天立地的英主。”

他的眼神中满是坚定,没有丝毫的杂念,只一心想着为皇室尽忠,为大明的未来培养一位贤能的储君。

朱雄英抬起头,目光依次扫过四位师长,眼神中带着感激与期待,说道:

“学生深知自身肩负重任,望诸位师长不吝赐教,学生定当勤勉努力。”

朱雄英这尊师重道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朱标的预料。

此刻朱标脸上写满了“欣慰”二字。

他深知愿意教和倾囊相授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而胡惟庸、李善长、徐达、刘伯温四人,都是胸有沟壑又心有傲气之辈。

如果朱雄英足够优异的话,他们是愿意传授知识的,可他们愿意费多少心力,就只能全凭他们自己的意愿。

但如今朱雄英把弟子之礼做足了,那他们四人定会倾囊相授!

对于自己长子的谦虚表态,朱标是说不出的满意。

而后,众人将朱雄英扶起,殿堂中开始商讨起教学的事宜。

刘伯温率先开讲,因为朱雄英短短几日就有如此巨大变化,让刘伯温在疑惑之余又实在爱才心切,其他几人也不与刘伯温相争。

此刻,刘伯温手持一卷古籍,身姿挺拔,白发在脑后整齐束起,目光深邃而睿智的看着朱雄英。

他缓步行走,衣袂轻拂,口中缓缓道出历史兴衰、权谋策略之精妙:

“殿下,观古今之变,权谋之术在于洞察人心,顺势而为,如昔日秦之商鞅变法......”

朱雄英全神贯注的听着,眼神紧紧跟随刘伯温的身影。

商鞅变法的事他清楚一个大概轮廓,只知道商鞅的变法虽然让秦国快速的强大了起来,但商鞅本人貌似死得蛮惨的。

对于商鞅变法的具体举措和用意,则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此刻朱雄英听得极为认真,时而微微皱眉思索,时而轻轻点头。

他站得笔直,双手背于身后,身姿虽略显稚嫩,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虽然外表是六岁的幼子,但思维毕竟是个成年人,而且是眼界远超这个时代的成年人。

再加上天子封神术似乎对他的智慧还有着某种加成,朱雄英现在只觉得自己的思维犹如电闪雷鸣般的迅速。

待刘伯温讲完一篇,朱雄英闭目片刻,旋即睁开双眼,眼中已多了几分洞察世事的清明。

他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先生,学生以为权谋之要,不仅在洞察人心,更在于制衡各方势力。”

“如以文制武,以宦监臣,然此制衡需有度,否则易生内乱。”

刘伯温听此言,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殿下聪慧,此等见解,已入权谋深境。”

刘伯温是早就看出朱雄英有天子之象,再加上朱雄英数日内就气运如此大变,对其的聪慧早就有了一个心理防备。

此刻虽然心中也是微惊,但也没太过骇然。

而胡惟庸、李善长、徐达几人,已经是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朱雄英了。

只觉得此刻的皇太孙,宛若从天而降的奇才!

他们的脑海中顿时闪过八岁为相的甘罗,五岁称象的曹冲。

现在看来,朱雄英也是如他们一般的人物啊......

或许,比他们还要更加优异!


掌握系统功能……

“雄英!”

朱雄英正欣喜于这几天丰厚的收获的之时,朱元璋粗重的声音再次响起。

“小兔崽子,你皇爷爷喊你呢!”

朱雄英还没来得及关闭系统,人已经被提了起来。

朱标一把抓住朱雄英的手臂,像拎包一般将他拎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哎哟!爹爹!”

朱雄英仓促的关闭了系统,噘着嘴揉了揉稍觉疼痛的手臂:“您怎么这么粗暴啊,你再这样,我要在皇爷爷面前告御状了!”

朱元璋看到朱雄英那俊美可爱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把他拉到近前,用粗大的手指轻轻安捏着朱雄英的手臂:

“乖孙儿,爷爷替你做主,以后你爹爹再敢欺负你,爷爷就打他屁股!”

“不过啊!咱朱家的爷们,都是铁打铜筑的,可不兴这么娇惯!”

朱雄英赶忙点了点头:“孙儿记住皇爷爷的话啦!”

朱标见老爹对儿子如此纵容袒护,只好赔笑说道:“皇上召见,怎能怠慢?”

“我是见你迟缓不回应,唯恐你惹皇爷爷生气,这才着急的将你提了过来。”

朱雄英叹了口气,心中埋怨:“这怪不了别人,只能怪我穿越的太早了,区区六岁的孩子,谁见了不得欺负一把?”

“恐怕就算是大街上的流浪狗瞅着了,都要上来咬我一口……”

还好我有个好爹,更有个惹不起的好爷爷。

不然的话,就凭这六岁的小身板,分分钟活不过一集啊!

朱元璋又给朱雄英揉捏了几下,将他抱在自己的腿上,指着面前戎装整齐的沐英:

“你叔叔要去四川平乱了。”

“你可有什么要跟他说的吗?”

朱雄英抬头看了沐英一眼,嘻嘻一笑!

“哥哥这次去四川,就别回来了!”

朱标膝盖一软,差点跪下,急忙扶着桌子站稳,但觉得眼前金星乱冒。

四大重臣,听到朱雄英的话,也差点打翻了手边的茶碗。

这孩子!

怎么说话总是这么突兀,不在正常人的思路上啊!

四大重臣的心里,始终还记得老皇帝跟皇太孙议论造反的事儿。

“只有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而且还是皇亲国戚的身份,才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朱元璋的话,还在他们的脑海中萦绕。

朱雄英竟然让沐英这次提兵平叛之后,就别回来了?

那不就是让沐英在四川当封疆大吏?

他这次奉旨提兵十五万前往平乱,收降叛军之后,恐怕兵力不会低于三十万……

“卧槽!难道小太孙是要培养沐英当造反的小火苗?”

就连神机妙算的刘伯温,腹有韬略的徐达,也看不透面前的这个六岁小童,到底是在下什么棋了!

“什……”

“什么?”

“我……我……不用回来了?”

一紧张就容易犯磕巴的朱沐英,瞪大了眼睛盯着面前六岁的小侄子,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雄英!你再胡说,小心我揍你了!”

朱标慌乱的压低了声音吼道。

“奥?”

但对朱雄英刮目相看的朱元璋,不但没有震怒,反而充满了惊奇:

“为什么沐英平定了叛乱之后,不用回来了?”

老朱认定了朱雄英就是真命皇太孙,所以才会在下了圣旨之后,突然有了再问一问朱雄英的念头。

朱雄英掰着手指头算计着:“哥哥打完了四川之后,就该打云南了。”

“四川的农民作乱,不过是疥癣之疮罢了。”

“云南那边,才是皇爷爷的心腹大患呀!”

朱雄英随口说着,仿若无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